我的浆糊脑袋是如何耽误事的
GTP协议写作即思考工作方式移动通信网络信息化

我的浆糊脑袋是如何耽误事的

记录 3.13 日折磨我的一项工作

更新于 2025-03-14
1220

早上到上级单位去取了一份莫名其妙的文件,结局就是我废寝忘食的浪费了一天来纠结怎样把事情理清楚,但实际却无济于事。

我拿到的这份文件核心要义是需要我单位排查“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网和接入网中的可开启 GTP 协议的自有设备”情况,文件中还罗列了几个设备来举例。麻烦在于我和周边大多数人都对 GTP 协议不熟悉,无法准确判断哪些设备可能运行该协议。经过查资料得知该协议可能主要用于运营商设备,而这又与文件意图相悖,我在这点上纠结不清,导致大脑一片混乱,没法高效地处理这项工作。

单位的局域网路由器,显然不涉及移动通信网络,又按照 GTP 协议的定义和应用场景,运行此协议的设备显然是运营商管辖范围内,于是直接可以排除我单位所有设备。但其例举的设备又让人吃不准,一是根据名称型号,没法准确的搜到具体的设备。搜索结果关联的大部分设备也看不出涉及移动通信网络和 GTP 。于是我陷入了无穷无尽的内耗。试图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,把事情搞清楚,反复确认 gtp 协议与移动设备、路由器之间是否存在潜在的关联,又不断地确认文件中罗列的这些设备究竟是什么。结果我连午饭都没有吃,一通搜寻下来,仍然搞不清楚。最终咨询两家路由器厂商售后人员,才死心:认定通告文件上的内容不准确、列举设备有误导性。我单位网络设备不属所谓问题排查范围内。

可见这个过程中我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内耗,对完成这项工作一点帮助都没有。这其中有几个教训:

一、没有先把文件带回,汇报基本情况,浪费了时间。文件拿到手后,拿不准是否上报,以及如何排查,导致我车里自顾自研究了很久,担心没法跟主任报告,其实这时候应该先把可以采取的措施一一列举一下:例如先了解具体路由器、交换机设备型号,再咨询供应商。带着更多的信息,进行研判。这些工作是无论如何都要做的;还有可咨询相关的人员。而这些事情都是跟主任简单汇报之后再做,于是当务之急是先把文件带回,然后汇报基本情况。

二、没有贯彻落实“写作即思考”的策略。在拿到文件后自己阅处时,自己没有将思考过程记录下来,在思考进行不下去的时也没有记录简短结论,才会导致后续不断按重复的思路去想。如果采取“写作即思考”的策略,把思维过程和简短结论记录下来。一是不至于重复思考,而是这样至少可以有一定的内容去报告。 可以先报告目前的情况,就是拿不准、没法判断设备是否在排查范围内。然后一一列举将要采取的行动,做完这些行动之后,再去研判。

回想起来,我这几天的常态就是,接受到一些莫名奇妙的指令,然后纠结,想无数的办法,钻牛角尖式的。想把其中的内在联系搞清楚,而没有先采取沟通交流的措施,最终发现自己纠结的东西根本无意义,浪费了时间。

许多东西碍于客观条件,没办法完全理顺,只能尽力而为地去做自己能做的。要提高问题周转效率,就要摒弃完美主义的观念,接受混乱和未知,梳理行动方案,通过沟通获取更多情报,据此设法推进;同时采用 “写作即思考” 的方式,避免思维走回头路,也好形成一定的结论来供汇报时参考。